科创板六周年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锣鼓喧天的开市盛况仿佛还在眼前,转眼间,这片承载着“硬科技”希望的试验田已走过六个春秋。国泰海通,无疑是这场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宾客之一。手握地理优势,近水楼台先得月,在科创板的舞台上,他们赚得盆满钵满,承销金额和保荐收入都傲视群雄。可这光鲜亮丽的背后,却隐藏着令人不安的阴影。
2019年,科创板的开市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。国泰海通,凭借其在上海的深厚根基,迅速抢占了科创板IPO承销市场的先机。112家承销企业,超过2100亿元的承销金额,近百亿的保荐收入,这些数字足以证明他们在科创板早期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。与其说是先见之明,不如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,这波红利,他们吃得心安理得。中信、中金等老牌劲旅虽然也紧随其后,但与国泰海通的战绩相比,还是略逊一筹。这不禁让人感叹,有时候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
然而,资本的盛宴并非没有代价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国泰海通保荐的科创板项目问题开始逐渐显露。超过三成的破发企业,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,随时可能引爆。ST帕瓦,这个曾经的明星企业,如今却成了国泰海通挥之不去的梦魇。从安全事故到信披违规,再到财务造假,ST帕瓦一步步走向深渊,而作为保荐机构和持续督导机构的国泰海通,却没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问题,其勤勉尽责程度不禁令人质疑。难道在巨额利润面前,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吗?除了ST帕瓦,南模生物、翱捷科技-U等破发企业也同样令人担忧。高发行价、高市盈率、高超募比例,这“三高”发行模式,究竟是为企业发展助力,还是为投资者埋下陷阱?日联科技、南模生物等公司的案例,值得我们深思。
六年时间,科创板从最初的万众瞩目到如今的喜忧参半,经历了风风雨雨。国泰海通的案例,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。注册制下,券商的角色和责任更加重要,仅仅追求业绩,而忽视质量和合规,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监管机构需要加强监管,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,而券商更需要加强自律,切实履行好“看门人”的职责。科创板的未来,需要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,才能行稳致远。
那么,在未来的日子里,科创板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摇篮?券商又能否真正承担起应有的责任,守护好投资者的利益?这或许是留给时间和市场去解答的问题。
信通配资-配资指数平台-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-配资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